微访谈:USTCAF2013年度“青年科学家杰出成就奖”
获得者——李传锋

不一样的中科大校友微访谈系列:

USTCAF2013年度 Young Faculty Achievement Award “青年科学家杰出成就奖 获得者——李传锋(物理学院)

 

 

李传锋博士于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读本科并四二三分流成为物理系的研究生,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13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李传锋博士主要从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领域的实验研究,在纠缠辅助熵的不确定关系、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与应用、量子开放系统环境的控制、光子波粒叠加状态的制备以及固态量子存储等方向做出一系列创新性实验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子刊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共发表10篇高水平论文。

 

 

 

近期,李博士接受了AF校园志愿者访谈。

 

问:您在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您觉得是什么因素支持您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并且获得成功呢?

李: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兴趣吧。从小时候就喜欢琢磨一些事情,就想知道这个宇宙的规律么。当时在农村就喜欢到河里捞鱼摸虾的,但那时候大人是不支持的。后来到了大学,觉得可以玩一些更高档的嘛,大家又认可,自己又喜欢,最自然的就想到了做科研。科研上要求你要创新啊,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老师家长也支持,说发一些好的文章啊,做出一些好的成果啊自己也高兴,对社会也有贡献。而且自己也觉得这比小时候玩的高级多了。干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不会感到累,会乐在其中。

 

问:除了兴趣,您还觉得什么因素是一个科研人员做出成果必备的品质呢?

李:我觉得是忍耐力吧,也就是耐心和毅力。就拿我个人来说吧,我99年从科大毕业,到真正做出成果时已经过了将近10年时间。刚毕业的时候条件也很困难,当时整个中国在这个领域就没有什么好的实验室和设备。后来国家才逐渐重视起来,在科技领域也投入了很多,条件才慢慢变好。我读研究生时就很少接触实验,基本都是在搞理论,等后来有条件有经费去做实验搞项目了,好多年也过去了。所以说要有忍耐力,要坚持,只要路子是对的,就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做出成果来,即使自己做不出成果,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和后人能成功。科学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要是没有前人的铺路何谈后面的发展呢。自己在当前阶段就应该勤勤恳恳干好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问:您觉得量子信息领域将来的科研前景如何?您对将要或者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校友有什么建议吗?

李:我觉得呢,不能把量子信息单单看成信息领域的成果,从90年代起,这门学科已经发展了20多年了,以后再发展我觉得会从技术领域加深人们多量子世界的认识,能够揭示一些基本规律,解释一些现在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领域我比较看好。如果从信息领域来说呢,我觉得早晚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会互相融合,经典的我们肯定不会舍弃,毕竟日常生活还是在经典领域嘛,但涉及到一些科技领域经典理论解决不了时,量子方面的理论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了。对于一些想进入量子信息领域进行科研工作的校友,我觉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科大的信誉度已经很高了,大家都很认可我们学校,再加上现在学校的条件也很好,所以我很欢迎那些有志投身于量子信息领域的校友回母校。

 

问:您的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都是在科大读的,算算也有近10年的时间了。您对科大也应该非常了解了。您觉得科大精神是什么?

李:科大精神啊,那用前一段时间咱自己导演的动画名牛转乾坤就能概括啦。首先科大人比较勇敢,不服输,勇于创新,像牛一样脚踏实地,勇于承担责任。

 

问:您当时在科大读书时有没有碰上让您印象深刻的老师?比如一些杀手。这些老师对您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李:当然碰到了啊,感觉还好多,不过没被干倒就是了(笑)。最狠的感觉就是当时教我们计算方法李百浩老师。怎么说呢,虽然他们下手很狠,但我觉得这是应该的。科大的理念就不是让学生在温室中成长,而是让大家刻苦奋斗。当年我碰到的老师还不算什么,要知道历史上有些老师更凶啊,就好比钱老,考试一考一两天啊!其实不光是那些所谓杀手老师,所有的老师对我们要求都很严格,所以那时候大家都是一心学习,考好了当然兴高采烈,没考好只好再弄呗。

 

问:从当年您来科大上大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的时间,您觉得这么多年来,科大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您希望科大将来怎么变化?

李:我觉得这么多年科大的优良作风一直传承的比较好,比如贤者为上,大家佩服的都是那些科研做的好的,学术地位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很和睦,互相帮助,不勾心斗角。发展呢我觉得现在的科大比我们那时候开放的多,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我感觉这也是必须的,毕竟我们不能一直这么默默无闻,低调必然是好事,但一些必要的声誉也是应该要有的。未来呢,我当然希望科大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以他们为目标,不要受社会上的干扰。因为建设成一所一流大学势必要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积淀,我去哈佛时看到他们学校历史300多年当时就肃然起敬啊,比国家的历史还长。所以我们需要传承,一代一代科大人要把我们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

问:现在有一些本科生觉得科大出路太窄,将来除了科研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出国与否也很迷茫,您当年上大学时迷茫过么?为什么?您对本科生有什么建议或忠告吗?

李:当然迷茫过啊,但我迷茫的不是这个,因为对我来说搞科研是一种乐趣。我当时迷茫的是到底出国不出国,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出国了,但是他们学的都不是物理。我当时只想继续学物理,所以也是纠结了好久,托福GRE啊别人考我也跟着考了,不过最后还是没出,因为害怕当我出国之后不再搞科研了,我真没想像过自己不搞研究是个什么情况。我的建议就是你们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究竟喜欢什么东西?如果盲目出国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我觉得还不如留在国内,现在国内的大环境也很好啊。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怕吃苦,干什么事情都免不了吃苦的,你要是怕吃苦那就什么也干不成了,现在就应该勤奋学习,有一个长远规划,同时也让自己的道路宽一些,将来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就像我当年虽然不太想出国但是出国该考试还是都考了嘛。

 

问:最近几年一些传统的理工科学校比如北航同济有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到了科大自建校以来就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理科非常强可是工科文科相当薄弱,太过于理性,没有人文气息。您怎么看这么这件事情?

李:科大不是没有人文气息,而是科大人灵魂潜的很深,不像其他学校那样一目了然。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科大人实在太不注重表面。就像当时我们去招生时,老师穿的也很普通,也不去宣传学校什么的,让大家对科大产生了许多误解,好像我们是个三流学校一样。我们最近几年也在改变,不能太低调,还是应该让大家了解认识我们科大。不过也没必要像北航同济那样那么过火,毕竟是“科学技术大学么”,你这个名字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学校的性质了,干脆就认了吧(笑)。可以有一些辅助的比如请一些文学大师来做报告啊,搞一些文学社团啊等等,但是不要向那种大而全的学校发展,我们应该小而精,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就好,跟风什么的那就不是科大了嘛。科大最大的特点不就是特立独行么,才不管你外界怎么评价呢。

 

问:站在校友的角度上,您觉得我们怎么加强与校友联系,让更多的校友了解我们AF?

李: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啊,一年两三次,作为校友我肯定会很乐意参加的,我相信其他校友也能抽出时间,毕竟大家对科大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么,只要有人号召,大家很容易就可以聚集在一起,但是没人站出来召集的话大家也是想不起来这事,还是应该多做宣传,让更多的校友聚集起来,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问:您对科大人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我想说的就是希望科大人能把科大的优秀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科大把真本事学到手,让科大以我们为荣!

Publish modules to the "offcanvas" position.